買了部分廖彩杏書單的書籍後,我也起心動念想瞭解廖女士選書考量及英語教育理念,便購入了「新編」《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廖彩杏書單168本英語啟蒙經典》。(舊版是100本,新編則增加為168本)
老本行是英語教學的me,對於這一塊不敢稱王稱霸,卻也有自己的想法。對於其他人的作法,我並不會照單全收。所以常看我碎念各兒童雜誌的英語單元,真是辛苦大家了。
乍讀之下,這本書是相當平易近人的,不像大學課本般充滿英語教學理論,而是很有深入淺出的說明書單的理論基礎、選書依據及選書考量,並針對書單內的童書進行介紹。如果您已經購入廖彩杏書單套書,我覺得這是相當適合搭配使用的工具書。
畢竟我們並不是英語兒童文學專業戶,有厲害前輩在前面種樹分享,我們當然就是乖乖的乘涼受教了(揖拜)。
因此,這篇是讀後心得,不太算是使用廖彩杏書單的實行心得喔。
廖彩杏書單的理論基礎
Noam Chomsky主張,啟動開口說話關鍵,是「聽到語言的真實聲音」,而不是辨識文字符號。….在學習英語初期,孩子的角色是「聽眾」,父母的責任是「提供質量並重的英語輸入」,讓孩子習慣英語的豐富聲音。
彩杏姐一早就甩出了語言學大神Noam Chomsky,我們一概人等只能跪著聽啦(笑)。Chomsky主張普遍語法(Universal Grammar),認為人類「天生內建」語言學習的知識系統,也就是Language Aquisition Device (LAD)。兒童會根據後天不同的語言輸入,來建構、習得不同的語言。
其實,「語言習得」大致上可分為先天決定論與環境論兩大派系。支持先天決定論的Chomsky挑戰了之前的行為主義,其理論卻也被後起之秀(認知科學、應用語言學家)不斷挑戰。至於我們常提到的「關鍵期」則是另外一位支持先天決定論的E.H. Lunneberg先生提出的。
基本上第二外語教學大概就是這樣,每個大師有每個大師的理論,有些論點還會互相衝突,市場hen亂。如果每一個理論都要參考,您(的小孩)的頭腦可能會炸掉。
每個人都知道大量閱讀對英語學習很重要,但是讀什麼材料、用什麼方法讀,卻是個專門的學問。我深信,只要掌握材料(Materials)與方法(Methods),學習之路可以事半功倍。
而書中的「MM法則」提到在語言學習中,Materials(素材)和Methods(方法)是相當重要的兩點。當兩者都對了,也就水到渠成了。
因此,以下茲就Materials與Methods作為讀後感的大致架構吧。
Materials 素材
閱讀素材是孩子的精神食糧。我們要提供品質好的、大量的閱讀素材,並營造友善的閱讀場域。
而在廖女士這兒,我們還要加上「發音清晰、內涵豐富的語言輸入」,也就是專業錄製的有聲書CD。
【選書依據】
令人相當好奇的「選書依據」,廖女士在書中有說明(p17),並列出若干本「選書聖經」,像是Jim Trelsease的《The Read-Aloud Handbook》或是Joanna Sullivan的《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Lover’s Book of Lists》。顯示廖女士在選書過程中,並非只憑一己好惡,也令其書單更具公信力。但我覺得….
選書這檔事,是很主觀的呀!
我們選給孩子看的書,不都會帶有一些自己的喜好/觀感/理念/期待嗎?不過廖女士參考許多書籍及文獻而用心訂定下來的書單,的確都是一時之選。
雖然書單有分階段,卻似乎沒有明確的分級或分野。彩杏姐也提到不會標明適讀年齡,因為每個孩子英語程度、閱讀能力各有不同,實在很難像中文童書那樣標明適讀年齡。
【選書考量】
書中並沒有一個特別的篇章告訴讀者其選書考量是什麼(之前看小熊媽的書有寫出來,所以有些期待….)。或許也很難完全在一個章節中條列出來,畢竟選用每一本書的初衷各不相同。衝吧大略整理如下,書單中的書會符合部分向度,但不會符合全部向度。
- 具有重複句的特色
- 韻文、歌謠、押韻
- 圖文合一,插畫當線索
- 多元選材
- 主題貼近孩子生活
- 有學習目的(phonics, vocabulary, alphabet, science…)
- 有錄音品質良好的CD
會對大師書單有興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多元選材」。她們總會選出許多很棒但平常會被我略過的經典之作。書單中的書,無論是在題材、插畫風格、寓意、文體都各自精彩呀!
不過,我想不自量力提醒大家的一點就是:廖彩杏書單是建立在「有聲書」上,所以沒有做有聲書的童書繪本,似乎很難出現在名單上。這是值得思考的一點,也能部分解釋為什麼大師書單各有千秋。
衝吧之前文章「To 訂, or not to 訂?—親子天下親子有聲書app的訂閱糾結」中提到每個孩子「學習型態」不盡相同。我知道質量均佳的input很重要,但所謂「洗耳朵」到底適不適合每個孩子?我仍是有所存疑的。
即便存疑,我當然還是抱持著多聽多得的心態。
「要洗耳朵,大家一起來洗啊。」(抖腳)
【選書介紹】
在書中,廖女士有很大的篇幅在說明這些有聲書的精妙之處。
有時我們常會被華麗的插圖、fancy的設計蒙蔽了雙眼,卻忘記回歸繪本的初衷:文字與插圖。一本好的繪本,能夠圖文相輔相成,幫助孩子理解文意,而不需家長過多解釋。
而廖女士選出的書單除了圖文相輔外,還有其教育目的支撐,例如讓孩子感受音韻之美、學習phonics、從重複句中學習語句、增加字彙量等。
舉個例子,書中介紹了英國Kingfisher出版社發行的《Amazing Machines系列》共10 本附CD,包含《Amazing Aeroplanes》、《Roaring Rockets》、《Tough Truck》、《Terrific Train》等。
(衝吧手邊有的是Amazing Machines 的14本盒裝系列,書較小本,沒有附CD。以下的書本照片是手邊有的盒裝系列唷。)
《Amazing Aeroplanes》、《Roaring Rockets》書中配合孩子的基礎程度,將重要的飛行資訊生動活潑的呈現給讀者,讓孩子輕鬆「聽出字彙力」:飛行倒數(countdown)、發射!(Blast off!)、氧氣頭盔(oxygen helmet)、航站大廈(terminal)、地勤人員(ground crew)、機組人員(cabin crew)、機長(captain)等。
此外,這套書插畫都以跨頁方式呈現,孩子在欣賞插畫時,便會注意到文字。文字經過刻意編排,左右頁呼應押韻,賦予其詩意的節奏感。也的確,光是自己念這套書,都覺得這音韻之美格外迷人(自己很沈醉)。
初學語言時,閱讀有押韻的書,可以幫助孩子察覺到語言的音素層次,分辨出不同的語音組合,讓聽覺能力更加敏銳,而這個能力對他們的語言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僅僅這十本可愛的交通工具書,就能夠讓我們學到這麼多,真的太神奇。
老實說,之前收到彩杏書單的書時,的確是有些徬徨的。
其中有很多名著,像是Eric Carle、Audrey Wood系列繪本;但也有些實在不是我平常會選的書,像是奔放到有點跳tone的Dr. Seuss系列(上圖)。雖然了解其選書原則與理念,還是會很懷疑自己的小孩會不會買單(因為生母自己也不完全買單)。
尤其在寶爺聽了鵝媽媽經典童謠(其實是chant)三分鐘便果決的告訴我:
「嗯,聽完了。好了。」
「NO!」(還給我搖手指)
我只好暫時先把鵝媽媽收起來…..。但未來還是會繼續堅持播放,希望用時間換取習慣,讓他哪一天也不知不覺來rock某個chant之類的,幫鵝媽媽雪恥一下(她並不需要)。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後,除了鵝媽媽、Dr. Seuss、Ape in a Cape之外(流淚),我們幾乎攻克了前兩階啦!繼續往第三階邁進囉~
而如何讓孩子持之以恆的聽,這又會牽扯到下一個主題:Method(方法)了。
Method方法
有聲書準備好了,只是成功了一半;另外一半的關鍵在於使用有聲書的方式,能否做到「循序漸進、持續播放」。
多年前拜讀了汪培珽女士的書《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後,汪女士的主張是念英語故事書給孩子聽,然後持之以恆。而衝吧一直想找所謂「洗耳朵」的由來或理論基礎等,但結果莫衷一是。
坊間說的「洗耳朵」無非就是提供大量音檔(語言輸入input)給孩子聽。我之前提過,大概是一種超渡或迴向的概念,一直聽一直聽,總有一天孩子就會頭上散發金光然後頓悟成佛。
甚至有人主張孩子「看起來沒在聽但其實有在聽」。我覺得這樣的論調很抽象也很籠統,但並不表示這主張是錯的啦。小孩的確常常看起來沒在聽其實有在聽。但我相信很多時候他們常常看起來沒在聽但其實也真的沒在聽呀。不過既然都是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超度式洗耳朵,我想有部分聽進去,我們就阿彌陀佛了。
不都說佛渡有緣人嗎?(喂)
洗耳朵也要洗得有方法、有效果。至少廖女士的洗耳朵大法在她的孩子身上是有長足成效的,許多家長依照其方法也有不錯的效果。與其盲目的跟風洗,或許我們可以參考廖女士的方法。
廖女士提出非常膾炙人口的「四不一沒有」原則,也就是:
- 不必先認單字
- 不必先學音標
- 不必先學文法
- 不必中文翻譯
- 沒有抽問考試
我覺得「四不一沒有」原則值得參考,因為她的原則跟我們學中文的方式是相同的。只是,隨著孩子年紀漸長,我們有時很難秉持著這樣的原則,總會忍不住想揠苗助長一下呀(笑)。
【書單使用方法】
依據書中的說明,廖彩杏有聲書書單的推行大略是以下的方式:
- 使用播放記錄表,安排播放順序。
- 一天至少聽3次,一次30分鐘。(用餐時間、放學回家、睡前等零碎時間)
- 每本書以一週為限,下週則換不同的有聲書,一段時間後曾聽過的重複再聽。
- 把握原則,保持彈性。
而播放音檔的方式,除了❶播放CD、❷將CD轉成mp3放入播放器、❸點讀書本播放外,我有購買❹小達人點讀筆的「隨身聽」來播放。
說是隨身聽,其實是類似KidsRead的點讀小卡概念。隨身聽裡有很多套書的音檔,當然還包含廖彩杏書單130本。撥放時只要使用點讀筆跟隨身聽就好,真的很方便。小達人點讀筆可以用音源線接外部喇叭來加強迴向的效果(誤),但我覺得點讀筆本身的音量就很夠了。
書中有附上播放紀錄表,我們可以每次撥放後都簡單記錄一下,可以計算每一本書播放的次數多寡,也算是一種激勵。不過….隨書附贈的表格實在有點太小了!
【疑問與回答】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都會產生許多疑問或碰上困擾。像是「沒有中文翻譯,小孩怎麼聽得懂?」、「該不該選中英對照童書?」、「如何讓孩子願意坐下來專心聽故事?」、「真的有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嗎?我的孩子過了關鍵期怎麼辦?」
在書中,廖女士用自身經驗與所學,幫讀者們解答這些共同的疑問,讓我們能夠進行得更加順利。而透過這一問一答,我也更了解廖女士的理念。
以我們最常糾結的英語學習「關鍵期」來說吧!廖女士提到了我們在教科書裡會看到的「關鍵期假說」(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根據人類遺傳基因研究,孩子像學習發展有一定的時間或時期,某些學習必須在某特定時期進行,否則將無法學習或學習叫費力且緩慢。語言發展方面,孩子學習第一或第二語言的最佳時期是從出生到13歲之前,但此假說常被質疑。」
是的,關鍵期這個假說一直被學界質疑。畢竟超過關鍵期的青少年、成人把外語學好的根本俯拾即是(是這樣用的嗎)。所以那些喜歡把關鍵期拿出來攬客的補習班,我只能給他不失禮的微笑了。
學習沒有關鍵期,Material和Method才是影響孩子學習的關鍵。
廖女士認為語言學習沒有明確的關鍵期,我也深表同意。今天才看到一篇水電工爺爺努力自學,多益考八百多分的新聞,相當振奮人心。
但「口音」這件事…..,如果比較在意口音,個人建議還是要從小學習耶。畢竟長大不是不能修正口音,只是這舌頭很難轉彎,會比較辛苦。就像是大學畢業出國唸書後,可能字彙量、流利度、音調都會大幅進步,但口音就還是會差那麼一點。
不過,話說回來,語言的最終目的是「溝通」。現在是全球化社會,各地的英文也發展出不同的口音與特色,甚至形塑成「在地化英語」(indigenized English),例如新加坡英文(Singlish)、馬來西亞英文(Manglish)。英語作為一個強勢語言,屆時跟您說英文的可能是印度人、新加坡人、俄國人。一直講究口音,似乎也沒那個必要?聽得懂、能說出來更重要。如果過度糾正發音讓小孩不敢開口就糟了。
有一派學者甚至覺得英語身為國際語言(international English),成為全世界人使用的共同語言,應該「去國家化」。也就是說,英語不再只是美國或英國的語言,而是世界的語言。那麼執著於哪裡的口音,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但在臺灣,如果自己的孩子一口流利標準的美式口音,或是聽了耳朵會懷孕的英式口音,就是爽!!!!
所以我們每次想說服家長「口音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基本上都會被略過的。
扯太遠了,說回來廖彩杏的有聲書書單。從彩杏姐選擇的有聲書,我們可以聽到不同性別、不同語速、英式/美式發音….,多元化的語音輸入倒是有助於我們適應各有千秋的世界英文。
其他的問與答像是:
- 「直接聽有聲書,真的不必先了解文法或認識單字及音標,孩子就能夠聽得懂、唸出來嗎?」
廖女士答覆:基本上是仿照母語的學習方式,把英語當作母語來學,強調「整體式的學習」(top-down)。
其實廖女士並不是所謂的「異類」,相對於過去傳統先學單字、發音、文法,再學句子、段落、篇章的方式(Bottom-up);「整體式的學習」的確也是語言學習重要方式之一,甚至算是現在比較推崇的學習方式(?)。回想我們在學習母語的過程是從大量語言輸入開始,然後某一天開始語言爆發(爸媽的耳朵也爆炸),也沒有先學注音或文法呀。
雖然書中用問與答的方式,較難讓人有一個明確架構可以依循或參考。但每一個問題與解答都很值得一讀,也有一種遇到難題不孤單、進而被激勵的感覺。
廖彩杏168本英文啟蒙有聲書完整書單
廖彩杏女士最開始的書單是100本,新版則修訂成168本。
依照其進程,讀熟前100本約需一年52週的時間;讀熟後68本約需32週的時間。而點讀版廖彩杏書單基本上都是「分階販售」,因此書單圖表中,以週來呈現,並標註其階段。(廖媽點讀版也有很多版本,衝吧謹以自家買的階段書單來標註)
其他想法與總結
衝吧要先murmur一下這書的排版。這排版我實在無法。感覺略顯凌亂外,有時讀一讀會找不到文章階層/架構。另外,沒有電子書真的太可惜了(攤手)。
個人覺得,這本書能夠妥善輔助我們使用這份書單,讓家長、老師了解每一本書被選用背後的含義以及孩子可以從中學習到的東西。
或許對於英語教育專業的師長來說,內容可能稍淺,因為我想知道更多!但對於一般熱心教育的家長來說,則是相當值得一讀,會對於英語學習、英語童書有一定的了解。即便是沒有買書單、或不使用她的學習方法,也可以作為參考。
「要梭哈了嗎?」
到底該不該買這168本書?我仍覺得要審慎思考。
以價錢考量,一般版的廖彩杏書單全套要四萬多(參考貼心的三民書局活動網頁);而小達人版的廖彩杏書單也要萬元上下。
以使用程度來說,就像訂康軒一樣,不可能訂了就讓小孩馬上愛上它。基本上都是要長時間的共讀,慢慢培養習慣與興趣。而廖彩杏書單更是有明確的使用方式,就是「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大量地的聽」。若家長無法配合實施,那或許不需要買這大堆頭的書,而是從各階段挑選適合孩子、家長喜愛的有聲書開啟「洗耳朵」之路。更經濟實惠的作法,是從家裡有的有聲書開始。
以喜好程度來看,對於喜愛閱讀繪本的家庭,我倒是(不負責任的)覺得可以大膽購入。因為書單主題多元化,並富有教育意義,可以補足家中繪本主題的侷限困境。但一次買一套應該會重複很多本吧,我也有遇到一樣的問題。(手遮眼)
「有時沒有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
現在大師書單很多,吳敏蘭書單、廖彩杏書單、汪培珽書單、小熊媽書單、劉怡伶書單等,有太多書單與英語學習方法可以參考與依循。
坊間也有許多經過審慎規劃的國外有聲英語分級讀本,像是牛津樹、RAZ、Red Rocket等;還有線上課程,像是Tutor Jr.、樂學、Cambly Kids、Oikid等。我們可以多方參考與統整,找到最適合家長與孩子的素材與方法。
另外,我也要在文末補充黃瑽寧醫生在《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中對於雙語早教的建議,來平衡一下視聽:
- 真人對談才有效,音檔、影片皆無效。
- 母語時間要大於外語時間。
- 若是口音太濃厚、不標準,不適合說給寶寶聽。
- 不要在同一個句子中,穿插二種語言。(晶晶體嗎?)
- 只要符合前四項原則,增加第三或第四語言並無大礙。
- 不要用錯方法,以免打擊孩子學外語的自信心。
黃醫生在文章中有提出相關研究結果去證實「學語言要透過真人對談才有效,光看或光聽是無效的」。如果有興趣可以點進連結閱讀。
廖女士與黃醫師的論點在某個層面上是相抵觸的欸。是不是讓人很糾結呢?(所以不好在文中就提出來,這樣會把自己搞得很亂)
但不同的論點或許也可以提醒我們自己,不是光洗耳朵就可以讓孩子英文大躍進。廖女士其實也在書中提到:建議可帶孩子參加一些坊間英語活動,增進語言的互動性與實用性。
「記不記得我們小時候從哪裡學日文最快呢?」
喔,你想到哪裡去了。我的答案很純真的。是任天堂啦。
小孩為了玩遊戲,居然可以無師自通,從前後文、從情節中了解語意,真的有夠厲害。當我們主動發現語言的重要性,以及習得語言所帶來的優勢(碾壓同儕?)後,學習速度可是會加倍的。
身為家長,我們能做的,就是準備質量均佳的閱讀素材,並找到適合個別孩子的學習方法(或找個好的補習班?)。期盼孩子能從師長的引導下,自然而然的學習語言,更甚者,能夠使用英語去體會文句之美與知識的浩瀚,然後一起為了英文電影裡的雙關語噴笑出聲、抖得花枝亂綻。(不過好多雙關語還是等小孩十八歲之後再聽懂比較好)
書籍資訊
- 書名:新編 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廖彩杏書單168本英語啟蒙經典
- 作者: 廖彩杏
- 出版社:華品文創
- 出版日期:2018/08/20
- 書籍介紹: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