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介紹《是誰搶走了我的名字》,是本令人印象深刻且揪心的繪本。
作者在學校被欺負、被忽視,彷彿被奪去姓名般,像物品一樣被擺弄欺凌。即便是師長知道了,外界習慣檢討受害者的態度、旁觀者的沈默,對主角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傷害。他看向鏡子但看到的卻不是自己,走到頂樓,對高樓的恐懼跟身心俱疲相較之下不值一提。
「我知道,只有鳥兒才會飛。」
好心痛好心痛的讀完這句,謝謝你沒有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雖然那是永遠的解脫);也謝謝whoever在頂樓伸出援手的人。
作者塔西亞以受害者的觀點切入,帶讀者走進受霸凌的孩子的內心,精簡又詩意的文字,字字句句擊中人心;並且在最後將讀者帶入故事中與主角互動,不是要喚起同情,而是要讀者打開雙眼與同理心,當霸凌發生時,勇敢從冷漠中站出來,或許只是一句關心的話,還是在一旁靜靜的陪伴,這時與受霸凌的孩子站在同一邊,就有可能讓他不再感覺孤單,遠離自暴自棄,甚至自殘、自殺的念頭。塔西亞獨特強烈的畫風,飽和濃厚的沉重色調,類似木刻版畫的質感,以及充滿象徵寓意的圖像,讓畫面不僅震撼,更令人揪心不已。
我覺得大人小孩都應該讀這本書,對於行為人、被行為人、旁觀者、師長的行為與態度,都可以做一些深入的探討。
曾經也被霸凌過的me,即使是過來人,卻也不知道要如何教小孩避免被霸凌。但期盼我們都能夠成為那個在頂樓伸出援手、和他搭話的那個人。(我怎麼一直腦補:那個跟他搭話的,其實是之前在頂樓變成小鳥飛下去的人…)
[自殺守門人]1問2應3轉介
自殺行為是從「想法」到「行動」的漸進過程。
在自殺行為出現之前,個案會透露某一形式的線索或警訊,可能以口語或行為的方式表現,也可由其所處狀態判斷。
因此,當發現有自殺風險時,請認真嚴肅地看待警訊。當人們說「對生活厭倦」、「沒有活下去的意義」時,這些說法常常會被聽的人否決,或甚至告訴他們其他更悲慘的例子。
事實上,最重要的一步是要有效的聆聽他們的想法。因為伸出援手或傾聽本身就能減少自殺者的絕望感。
面對你想幫助的人,當他的問題已經超過你能處理的程度與範圍時,就是你幫個案找出適當的資源,進行資源連結的時候。就如同當我們的家人有生理疾病時(如心臟病),我們立即的反應是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一樣。
圖片與資料來源:臺灣自殺防治協會
書籍資訊
- 書名:《是誰搶走了我的名字》
- 作者:塔西亞
- 翻譯:吉光
- 出版:小天下(從小天下看大未來)
- 購買網址:https://reurl.cc/X5oQ8D (博客來)